
从“废弃”到“非遗”:一场可持续的跨界合作
今年春天,1871件工作服在林斯特龙结束了它们的第一段旅程;如今,正以另一种形态开启第二段生命——“无障碍非遗项目”和“乡村振兴项目”。由部分报废工作服做成的两款女士挎包是本次合作的代表性产品,兼具环保和公益属性。而制作它们的双手,有的无法听到世界的声音,有的需要轮椅代步……却在恩三民族文化一系列项目的经纬里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无障碍非遗”就是让有障碍的群体(残疾人)无障碍的享受非遗手工的乐趣,并创收。上海市政府把这个词评定为市级公益品牌。当林斯特龙决定把1871件旧衣捐赠给上海杨浦区恩三民族文化传播中心,想做的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公益合作,而是使其成为我们可持续发展战略里一块清晰的拼图:让循环经济延伸到社会价值,让减碳数字与人心温度同时被看见。


包袋内侧小小的织唛上,同时印有林斯特龙的标识与“再生面料认证”图标,提醒我们原料曾经是一件工作服,也在向使用者无声地宣告:当企业选择以负责任的方式处理旧物,碳排放可以被量化,困境群体的生活也可以被重新丈量。每只包里附赠的手工卡片由残障学员亲笔书写。我们相信,这份人与人之间具体的连接,比任何ESG报告都更能诠释“可持续”。
林斯特龙中国一直致力于通过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与供应商紧密合作,实现了报废纺织品100%的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纺织品对环境的影响;使用电动递送车、绿色电力进一步降低碳排放……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还得到了国际认可,荣获EcoVadis铂金认证(在全球13000+使用Ecovadis评审的公司排名前1%),这一荣誉是对我们在可持续发展和负责任商业实践方面不懈努力的肯定。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努力,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还能为建设一个更加绿色、低碳的未来贡献力量。
当一件工作服完成使命,它的下一站是哪里?林斯特龙把对地球的责任和对人类的关怀放在同一条延长线上:旧衣的终点不再是垃圾填埋场,而是一件新的工作服、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市场场景、也是客户手中一份可以讲述的商务礼品。当更多的旧衣被重新点亮,林斯特龙也将继续把可持续的诺言缝进每一根纤维,让善意与责任在我们的业务版图里长久行走。





